“沒有基礎設施的革新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的智能等級”,“解決方案是產品的血肉,也是未來AI落地非常關鍵的一條路徑”。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首席創新官呂昊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依圖科技的最新定位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依圖擅長計算機視覺領域,在2017年獲得美國國家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的兩項人臉識別世界冠軍。
近兩年,依圖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和人工智能芯片等領域拓展,一方面開發不同領域的人工智能算法,另一方面開始在底層硬件領域布局。
這些新技能的落地成果在2019年上半年展現。2月,《自然-醫學》期刊報告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與依圖聯合開發的人工智能疾病診斷系統,在50多種常見兒童疾病中的診斷準確度達90%左右。5月,推出智慧兒童醫院解決方案,落地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數博會期間,依圖在貴陽地鐵1號線和部分公交大巴線路上開啟了“刷臉”乘車體驗。
底層硬件領域,依圖最主要的嘗試是在2019年5月發布首款自研云端AI芯片。
當記者問及以人工智能算法為優勢的依圖為何入局底層硬件時,呂昊提到了CEO朱瓏在芯片發布會上的觀點:“人工智能普及的關鍵是智能密度的提升”。所謂智能密度,在微觀上指單位面積的智能算力——不是單純的機器算力,而是機器算力通過AI算法能夠實現的智能,比如語音識別的能力、圖像檢測的能力。智能密度的大幅提升意味著單位面積智能算力的提升,也就是智能成本的下降。
呂昊介紹,以視頻處理為例,已有的、為視頻定制的AI處理器芯片,其很難滿足企業對成本的要求,限制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而發力硬件、算力等AI基礎設施,能幫助AI企業更早的看到機會,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80后的呂昊本科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后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取得了計算機博士。2018年1月,他正式加入依圖科技,擔任首席創新官(CINO)。這一職位在國內的初創公司中并不常見。采訪中,呂昊透露,過去一年半時間里,他在公司帶領打造了一個“創新101”團隊,試圖從設計、工程思維的角度驅動創新,輸出創新型的工作,推動產品落地。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呂昊的對話實錄(節選):
澎湃新聞:首席創新官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呂昊:一年半以前,我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一個創新的支點”。現在一年半過去,我比較清晰地認識到,其實整個公司都在做非常創新的事情。不是說創新一定要非常有創造性,一定是眼前一亮的事情。整個公司基本上都是在沒有任何行業、任何公司觸及過的領域做事。在這種沒有太多的落地、沒有過太多探索的地方做事情,大家都是在創新。首席創新官這個職位本身是給所有人的強調,表明公司對創新的關注。實操層面,這一年半,我在做的事情是慢慢打造一個團隊,我們管它叫做“創新101”。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大家都不怎么會做這件事情,要從101開始。這個團隊的目標是從設計、工程思維的角度驅動創新,輸出創新型的工作,希望有一些產品落地,影響公司的業務目標。
澎湃新聞:與國內其他幾家人工智能企業相比,依圖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呂昊:其實這在芯片新聞發布會的時候已經很明顯了。我們為什么投入這么多去做芯片?不僅是芯片,還做服務器,機柜等等(機柜指數據中心里用來放服務器的柜子)。包括在設備上,偏硬件、偏底層的事情,也做了很多。依圖傳統比較強的一塊是解決方案。不管是深耕智慧城市、還是醫療。這些領域仔細看的話,我們解決方案和產品的完整性與其他公司的差別很大。我們會越來越多的投入,做AI基礎設施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澎湃新聞:為什么要做AI基礎設施?
呂昊:我們認識到AI的關鍵在于智能密度。這是我們對正在做的事情和未來要做的事情的一個反思。基礎設施有很多層,不僅是硬件,還有算力、生態。沒有基礎設施的革新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的智能等級。舉個例子,比如大型的商超,你想知道每個貨柜到底發生什么事情,想清晰的數字化,不管是做售賣,還是品牌數據收集,都需要大量的攝像頭覆蓋,要裝非常多攝像頭和傳感器。你可以講你的算法有多么新穎,可以做到多少精度,但在這條路當中有個重要的阻礙,就是你需要讓算法跑起來,別人看得見,摸得著,解決方案能用起來。沒有基礎設施升級這一切是不可能存在的。這與特斯拉研發自己的芯片是一個道理。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上的優勢會幫助企業比較早的看到更好的機會,也讓我們的解決方案更有競爭力。解決方案是產品的血肉,也是AI落地非常關鍵的一條路徑。比如我們做1萬路攝像頭的視頻分析只需要一個機柜,別人可能需要十幾個機柜,這是一個極大的產品競爭力。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環境?
呂昊:政府的關心支持越來越多的,產業的環境非常不錯。張江的人工智能島,我們也去參展。
我覺得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一步發展。因為人工智能不只是一項技術,還能革新升級所有學科領域的技術,我們更多是用AI去解鎖行業的場景,這樣的機會有非常多。所以需要思考怎么去拉動不同的場景方和AI公司合作。在上海總體的環境下,有這樣的溝通,我覺得還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溝通、交流,能夠有落地,會更好。
澎湃新聞:下一步計劃解鎖什么應用場景?
呂昊:依圖希望能夠親自去解鎖新的場景,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基礎設施,有能力去解鎖不同的場景。另一方面,在解決方案上希望能夠真正的解決痛點、提高效率,而不是單純提供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本身。依圖在算法這一層不只有視覺,還有語音、語義,我們也是AI公司中比較少的模態豐富的公司,就是說能處理視覺、語音和自然語言這些不同類型的數據。在這些基礎上,我們想要拓展到更多的行業。
您可以復制這個鏈接分享給其他人:http://m.keozl.com/node/747